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欧洲出现“第二个”默克尔,公开和特朗普叫板,对华态度很清醒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的安全焦虑被急剧放大。在美国的引领下,整个西方的对俄政策转向强硬对抗。欧洲不仅被迫站队,更深陷其中:一方面,需要持续援助乌克兰,承受着地缘政治对抗的直接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在安全上对美国依赖加深,不得不听从于华盛顿的指挥棒。拜登时期,欧洲被要求在战略上对华“脱钩断链”,在经济上配合美国制裁,在安全上不断加码军备。

欧洲出现“第二个”默克尔,公开和特朗普叫板,对华态度很清醒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的安全焦虑被急剧放大。在美国的引领下,整个西方的对俄政策转向强硬对抗。欧洲不仅被迫站队,更深陷其中:一方面,需要持续援助乌克兰,承受着地缘政治对抗的直接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在安全上对美国依赖加深,不得不听从于华盛顿的指挥棒。拜登时期,欧洲被要求在战略上对华“脱钩断链”,在经济上配合美国制裁,在安全上不断加码军备。

而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以另一种更直接、更粗粝的方式袭来。特朗普公开要求北约盟国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甚至威胁对不服从的国家加征关税或将其逐出北约。这意味着,欧洲各国需要在本就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福利负担沉重的背景下,挤出巨额资金投入军备。这无疑是一种“双重挤压”:地缘上,直面俄乌冲突的冲击;战略上,承受美国的极限施压。欧洲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被大幅削弱,仿佛一艘在风浪中失去了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其内部的喧嚣与盲从,正是这种无力感的体现。

欧洲出现“第二个”默克尔,公开和特朗普叫板,对华态度很清醒

展开全文

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下,人们才越发怀念默克尔主政德国的时代。那时,欧洲虽然也存在各种挑战,但整体上保持了相对的战略自主和稳定繁荣。默克尔的核心策略并非强硬的军事对抗,而是务实的、以经济利益和外交斡旋为核心的多边平衡外交。

在对俄关系上,默克尔坚持推进“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尽管面临美国的强烈反对。她的逻辑很实际:廉价的俄罗斯能源是德国乃至欧洲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石,稳定的能源供应关乎民生与经济。她通过与普京对话,维持了与俄罗斯的沟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局势“稳压器”的作用。那个时期,俄欧关系虽有摩擦,但并未走向彻底破裂。

欧洲出现“第二个”默克尔,公开和特朗普叫板,对华态度很清醒

在对华关系上,默克尔同样秉持务实态度。她任内多次访华,致力于深化中德经贸合作。她明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供应链对德国这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重要性。因此,她顶住了压力,拒绝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而是主张通过接触和对话解决问题,在合作中管控分歧。

甚至面对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美国优先”政策,包括威胁从德国撤军、要求增加军费,默克尔也并未惊慌失措地全盘接受。她冷静回应,德国会承担应有的防务责任,但不会在威胁下盲目行动。她更倚重的是欧洲的经济实力和一体化框架,试图通过强化欧盟内部团结来应对变局。

欧洲出现“第二个”默克尔,公开和特朗普叫板,对华态度很清醒

默克尔卸任后,她所构筑的这套务实平衡外交体系迅速瓦解。俄乌冲突的爆发,标志着对俄政策的彻底转向;欧盟内部对华政策的辩论也日趋激烈,“去风险”取代了合作主流。欧洲似乎一夜之间忘记了那段依靠外交智慧和战略耐心赢得发展的岁月,转而拥抱了一种更简单、也更危险的对抗逻辑。

如今,桑切斯的出现,仿佛是对“默克尔式”理性的呼唤和回归。他的行动路径与当年的默克尔有诸多相似之处。

欧洲出现“第二个”默克尔,公开和特朗普叫板,对华态度很清醒

桑切斯的努力,本质上是在为西班牙,也是为欧洲,寻找一个在美、中、俄等大国博弈中的平衡点。他不是要放弃自卫能力,而是反对过度军事化;他不是要完全倒向某一方,而是希望通过灵活的外交,维护欧洲自身的利益和独立判断的空间。这正是在恢复欧洲过去那种通过平衡大国关系来守住自身独立性的传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6340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