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砸下血本买战机,核心目的是给濒临透支的空中力量“输血续命”。持续的冲突让乌军战机损耗严重,原本的老旧机型在俄军防空体系面前越来越难发挥作用。对乌克兰来说,空中优势早已不是“加分项”,而是关乎战场主动权的“生死线”——没有足够的战机,既没法有效拦截俄军空袭,也难以支援地面部队推进,更别提保护后方基础设施。
至于为何一买就是上百架,本质是冲着“重建空军”去的。100多架战机足够组建至少三个作战中队,能形成规模化的空战力量,而不是零散的“添油式”支援。更关键的是,俄乌冲突早已进入长期消耗战模式,战机损耗速度远超和平时期,只有储备足够数量的战机,才能应对持续的战场消耗,避免出现“打一架少一架”的窘境。乌克兰空军显然明白,靠零星援助撑不起完整的空中防御网,必须主动规划规模化战力。

在众多战机中选中“鹰狮”,则是乌克兰反复权衡后的务实选择。首先是“好养活”——这款战机每小时飞行成本才4700美元,远低于欧洲“台风”的1.6万美元和法国“阵风”的1.3万美元,维护起来也简单,6名地勤就能完成全套保障,对后勤屡屡遭袭的乌克兰来说太关键了。其次是“适应性强”,它的起落架设计特殊,不仅能在常规机场起降,就连沥青公路甚至土质跑道都能适配,正好应对俄军对固定机场的持续打击,实现“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模式。
对乌克兰空中力量而言,“鹰狮”的到来将是全方位升级。首先能强化防空网,其搭载的“乌鸦”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数十个目标,配合红外传感系统,就算在强电磁干扰下也能捕捉目标,甚至有一定反隐身能力。其次能支援地面作战,它能挂载北约标准武器,可执行对地打击、火力支援等任务,为前线部队“撑腰”。长远来看,这更是乌克兰重建自主空军的起点,通过与瑞典的工业合作,还能逐步提升本土航空工业能力,减少对外部援助的依赖。

不过也得看到,这百架“鹰狮”不是“战局反转键”,交付和部署都需要时间,而且部署基地大概率会成为俄军重点打击目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笔订单标志着乌克兰从“被动等援助”转向“主动建战力”,也让俄乌空中博弈进入了新阶段。未来这批“鹰狮”能否撑起乌克兰的天空,还要看后续的交付进度和战场实战检验。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